电影配乐是光影世界里的隐形叙事者,它以旋律勾勒情绪,用音符带动情节,在观众与银幕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情感桥梁。一部优秀影片,必然有一段能穿透时光的配乐与之共生。值此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即将启幕之际,本报特别推出“金鹿之声”主题策划报道,以倒叙的形式回溯历届长春电影节获奖作品中那些动人心魄的电影配乐。
来自生命微光的咏唱
《我们一起摇太阳》主题曲《自己》
在第十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的领奖台上,青年演员彭昱畅、李庚希凭借 《我们一起摇太阳》分获“金鹿奖”最佳男、女主角奖,而影片中那首穿透生死阴霾的《自己》,恰是对片中这对 “生命搭档”的动人诠释。
作为导演韩延“生命三部曲”的终章,《我们一起摇太阳》讲述了两位重 症患者的治愈之旅,而张杰演绎的主题曲《自己》,用声音赋予这首歌强大的情感张力。
《自己》改编自许钧2015年演唱的作品,在制作人曲世聪的重新操刀下,该曲多了几分温度。开篇的钢琴旋律如晨露滴落,配合张杰低吟的“就算没观众,自己第一个被感动”,精准捕捉片中吕途与凌敏初遇时的脆弱与倔强。当歌者在副歌部分的嘶吼冲破云层,旋律里迸发的是角色对抗命运的勇气,令人动容。影片高潮部分——在医院长廊戏中,《自己》的旋律与彭昱畅凝视的眼神、李庚希含泪的微笑交织,让“活着”二字有了具象的声音轮廓。这首主题曲最终与影片一同刻入长春电影节的记忆,优秀的电影配乐从不是画面的附属品,而是能与角色、奖项、城市气质共振的艺术。
硝烟散尽的深情礼赞
《志愿军:雄兵出击》主题曲《繁花依旧》
《志愿军:雄兵出击》获得第十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影片奖,该片还原抗美援朝的峥嵘岁月,而周深演唱的主题曲 《繁花依旧》,则用轻柔旋律承载了厚重的家国情怀。
这首由清彦作词,何沐阳等人作曲的作品,没有选择战歌式的激昂,却以 “寒来又暑往,秋收又冬藏,炊烟袅袅是家乡”的朴素吟唱,成为“金鹿奖” 舞台上最动人的声音。
歌曲中“揣一把故乡的泥土入怀” 的细节,与影片里战士们紧握家书的镜头形成互文,周深清澈的嗓音里,既有对“稚气的脸庞站在无名岗”的疼惜,也有对“归来吧,来吧,看万家灯火多明亮”的期盼。歌谣形式的呈现,搭配天使童声合唱团的伴唱,更让这份情感超越了时代——就像长春电影节始终在做的那样,用光影与旋律连接过去与当下,让英雄精神在影音中代代相传。
成长中发出自由宣言
《抓娃娃》主题曲《我想当风》
在第十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摘得 “金鹿奖”评委会大奖的电影《抓娃娃》,以“反向养娃”的喜剧外壳包裹成长命题,引发观众共鸣。而鹿先森乐队演唱的主题曲《我想当风》,则用摇滚的不羁唱出了少年对挣脱束缚的渴望。
这首由唐恬作词、彭飞作曲的电影主题曲,以“我不想当风筝,我想当风”道出了片中马继业的心灵独白,更成为长春电影节对“多元成长”的温柔呼应。
歌曲的流行摇滚曲风与电影的幽默基调相得益彰:轻快的吉他对应少年搞怪的日常,而副歌部分的节奏突变,则像极了亲子冲突时的情绪爆发。鹿先森乐队主唱郭倍倍的嗓音里既有青春期的叛逆,又藏着对家庭的眷恋,把影片中孩子在成长中的欢笑与泪水、迷茫与坚定等情绪,通过音符传递给观众,让观众在聆听时回想起电影画面,沉浸于那份青春成长的复杂情感之中,为影片增色不少,也契合了《抓娃娃》带给观众的思考——风或许没有固定轨迹,但每一次穿梭,都是对自我的确认。
编辑:吴蕾 复审:丁石磊 终审:孙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