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解读回应  >  征集调查

“新民向新”长春新民大街艺术装置作品征集大赛启幕

时间:2025-08-14 09:29来源:长春文旅集团
【字体: 打印

  01活动背景

  时值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长春新民大街——这条见证半部东北现代史的百年名街,正以崭新姿态向世界敞开怀抱。为深化“保护中发展”的城市更新实践,长春市以“保护优先、修旧如旧”理念推进街区更新,拆围透绿释放4.5公顷公共空间,13处口袋公园串联成链,让文物建筑与公共空间有机融合,成为展现“人民的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为进一步激活这一“没有围墙的剧场”,现以“新民新声·长春长新”为名,向全社会发出邀请——以新民大街为时空坐标,用艺术唤醒城市记忆,用青春重塑文化肌理,用环保拥抱未来。大赛以“人民的大街”为核心理念,聚焦长春或新民大街的历史文化内涵,鼓励年轻化、艺术性、环保理念的当代表达:用艺术装置,让历史开口说话,共创共享具有长春特色的公共艺术新场景。

  以艺术重铸百年街脊,让历史照亮城市未来。

  这条街,正在人民手中获得新生。

  让我们以艺术为刃,剖开历史的年轮。

  以创意为火,淬炼城市的脊梁。

  02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长春市朝阳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长春市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学术支持:

  吉林艺术学院

  03大赛主题阐释

  本次大赛不设命题,但基于城市更新与文化再生产理论,大赛设定四个核心价值维度。

  历史·人民性:把“被书写的历史”变成“可触摸的日常”;  

  青年·创造性:用“新媒介”语言,让青年与90年前的街景对话;

  艺术·公共性:作品从“观赏客体”到“社交媒介”的价值重构;

  环保·未来性:从材料到结构,从运输到拆除,全生命周期零负担。

  04赛道与作品要求

  赛道A:

  “实物即真理”

  (已有艺术装置实物)

  • 面向2023年1月1日后完成、且可整体或模块式运输至长春的原创装置。  

  • 必须提交  

  1.实物高清图5张(建议3张及以上全景图,1张环境关系图,1张细节图)。图片不得过度后期,须与实物保持一致。  

  2.1000字以上创作理念文稿(含:a.与长春/新民大街的历史文化关联;b.材料环保数据表;c.观众互动方式;d.运输及安装技术说明)。  

  • 加分项

  装置曾在其他城市公开展出并获观众好评的证明材料(视频/媒体报道)。  

  赛道B:

  “让图纸先说话”

  (艺术装置策划理念)

  • 面向尚未落地、但具备可实施性的概念方案。 

  • 建议策划案包含  

  1.核心叙事:包含作品名称、创作理念、作品简要信息、艺术家/团队简介;

  2.场地研究:在新民大街指定区域范围内,自选1–3处节点(附GIS坐标、现状照片、人流热力图);  

  3.观众动线:高峰/平峰双模式;  

  4.结构与灯光:抗风抗震(长春冬季-25℃)、夜间照明功率≤50W/㎡; 

  5.预算表:分“制作/运输/安装/拆除/维护”五项,总预算≤20万元(可众筹); 

  6.风险预案:极端天气、人流过载、设备故障三套应急脚本;  

  7.时间轴:设计深化、工厂预制、现场搭建、展览周期、撤展回收五阶段甘特图。  

  参赛作品要求

  1.原创性:参赛作品须为原创、未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

  2.在地性:紧扣新民大街历史背景与长春城市文化特色,装置材质、风格需与街区风貌协调。

  3.互动性:装置应积极吸引参观者,鼓励他们互动、探索和参与。考虑纳入交互式表面、沉浸式技术或邀请协作和对话的参与性元素等表达。

  4.传播性:作品需具备话题性与视觉冲击力,便于公众体验与社交媒体传播。

  5.安全和可达性:确保设计优先考虑所有游客的安全,考虑普遍的可访问性,为所有年龄、能力和背景的人提供参与的平等机会。

  6.可持续性:将可持续设计原则融入到安装中。考虑可再生能源、负责任的材料选择和低影响的施工方法,以尽量减少安装的环境足迹。

  艺术装置备选区域分布

  ①新民广场公交站区域

  ②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区域

  ③白求恩医学纪念馆区域

  ④中共吉林省委老干部局区域

  ⑤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部南侧区域

  ⑥长春德苑门前北侧区域

  ⑦吉林大学药学院区域

  ⑧新民广场界碑区域

  05参赛对象

  国内外艺术设计机构、高校师生、独立设计师及艺术爱好者均可组队或个人参赛。

  06评选办法

  评审:由历史文化专家、建筑规划师、艺术评论家组成评审团,从主题契合度、创意性、可行性等维度评选出入围作品。

  落地测试:获奖方案将优先在新民大街指定区域进行阶段性落地展示,接受市民与游客体验反馈。

  评选维度:

  历史契合度(是否回应长春/新民大街独特文脉)  

  青年语态(语言、交互、传播)  

  艺术创新(形式/材料/观念突破)  

  环保可持续(全生命周期碳排、可回收率)  

  落地安全(结构、电气、人流、极端天气)  

  07赛事时间轴

  • 征集启动:2025年8月12日   

  • 截稿:2025年8月29日24:00(通道关闭,以邮件发送时间为准)  

  • 评审:8月30日–31日

  • 落地制作:9月1日–9月26日

  • 验收:9月27日

  • 开幕暨颁奖典礼:10月1日(与“新民大街城市艺术季”同步启幕)  

  08奖项设置(赛道A/B分别评奖)

  金奖1名  

  银奖2名  

  铜奖3名  

  青年新势力奖5名:证书+作品永久入驻“新民大街艺术地图”小程序  

  优秀组织奖(高校/机构):项目战略合作签约 

  * 获奖方案由主办方提供制作赞助(含材料采购、施工协调及20万元以内预算支持),艺术家负责指导落地,包括提供施工图纸、关键节点现场技术支持(不超过3次驻场)及配合验收。双方签订正式协议,明确材料标准、劳务补贴、署名权及知识产权归属,确保作品符合大赛核心要求。

  09投稿方式

  1.统一邮箱

  邮件命名:赛道A/B+作品名+作者名+联系电话

  2.文件包

  参赛作品需提交设计方案PDF(含设计说明、效果图、技术参数、预算估算),文件大小不超过20MB。

  • 图片:JPG/PNG,300dpi,单张≤5MB。  

  • 文字:PDF,正文可插图,大小≤20MB。  

  • 视频(可选):MP4,≤1分钟,展示动态装置或交互流程,≤50MB。  

  3.英文稿件、少数民族语言需附中文译文。  

  4.截稿后不得修改,同一作者可投多稿,同一作品不可双赛道重复投。  

  5.提案须附艺术家/团队身份证明。

  6.以上资料只接受word或PDF格式文件,需全部集中于同一个电子文件夹内,该文件夹命名需与邮件标题一致。

  邮件备注:需注明有效联系方式(姓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以便后续情况的联系。

  投稿邮箱:

  xinminxiangxin@163.com

  联系电话:

  16721711999

  最后,我们想说  

  新民大街不是博物馆橱窗

  而是一条仍在生长的街

  我们希望你的装置

  成为放学孩童的

  “可触摸的记忆场域” 

  让外地游客

  把东北的寒冷当成光影的滤镜

  让这条街在下一个100年

  继续写下人民的篇章

 

 

 

 编辑:吴蕾   复审:丁石磊   终审:孙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