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之相适应、相配合。虽是内陆城市,但长春对外开放的步伐却执着而笃定。开放,为长春开拓了全球视野、擘画了发展新格局、淬炼了改革气魄,也为吉林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发展动能。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有关工作部署,大力推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我市制定了《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长春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2月28日下午,长春市加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暨三年攻坚行动决胜之年动员部署大会对《实施方案》进行解读。《实施方案》围绕完善对外通道建设、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强化区域合作对接等5个方面,推出20项重点任务措施。
根据《实施方案》,到2030年,开放通道更加畅通,开放平台功能逐步完善,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量稳质升,对外经贸合作水平稳步提升,引领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进一步显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完善对外通道建设
进一步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完善对外通道建设,是推动高水平开放的“高速桥梁”。它能促进资源高效流通,增强区域经济黏性,全方位提升互联互通水平,筑牢开放型经济发展根基。
提升空中通道能级。打造东北亚区域航空枢纽。拓展国际航线,加密日韩、香港航线,巩固培育东南亚航线,加快开通长春至莫斯科等中东欧地区客货运航线,力争到2030年,开通国际(地区)航线20条。开通加密面向国内重点客源市场航线。配合推进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三期启动建设。加快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建设国家铁路枢纽城市。谋划辐射东北、连通全国的高速铁路网。推动建设由哈大客运专线、长珲城际铁路等构成的“放射型”高速铁路枢纽。实施铁路龙嘉站改造工程,增强城际客运服务能力。提升中欧班列运营质量,争取增加运行班次。
打造域内外公路网络。强化长春公路枢纽地位。推进都市圈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加强与东北地区主要城市、口岸、港口直连直通。提升普通国省道能级,建设“四好农村路”,构建城乡融合的公路交通体系。
完善物流体系建设。建设绿色高效的“枢纽+通道+网络”现代物流体系。深入推进生产服务型、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建设,积极争创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海铁联运扩面提质,力争到2030年,长春至大连班列增至每周7次。
积极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推进区域性数据交易中心、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算力中心等建设。依托长春市数据创新应用研究院,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数据流通领域人才。
一列全新的中欧班列装载着汽车等货物,从长春远达铁路综合货场始发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进一步提升内外联动活力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增强内外联动,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是长春立足新发展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展示了长春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决心和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担当。
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光学、化工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合作。支持境外企业、高校在长设立研发机构,促进国际创新成果在长转化。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创新“候鸟型”科技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鼓励在长高校与境外知名院校联合培养人才。
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要求。加快打造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向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进电信、医疗等领域扩大开放,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加快国家农高区建设,深化农业开放合作,扩大特色农产品出口规模,拓展增加进口品类。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鼓励企业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贷款、跨境投资及并购等金融服务。
推动外资提质增量。拓宽吸引外资渠道,鼓励在长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增资扩股、利润再投资等形式加大投资力度。加大外资项目招引力度,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靶向招引重大外资项目和技术含量高的中小外资项目。发挥海外商协会作用,拓展海外招商资源,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
推进外贸提能增效。提升汽车、轨道客车等优势产品出口规模,加大汽车装备、建材等产品出口力度,加快打造人参、卫星制造及应用等新的出口增长点。建设长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力争到2030年,建设海外仓20个。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技术等服务贸易,力争到2030年,培育壮大出口主体达到900户。
拓展对外交流合作
进一步打造融合发展平台
我市抢抓发展新机遇,持续拓展交流合作空间,进一步打造融合发展平台,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吸引和推动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长春汇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积极拓展国际交往。积极承接国家主场外交活动,参与承办多边双边机制框架内活动。邀请对接国外经贸、科技团组,扩大引资引技引智。与国际友城开展交流合作,巩固扩大国际“朋友圈”。鼓励外向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力争到2030年,审核上报外交部APEC商旅卡200张。深化跨境旅游发展,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加强冰雪旅游城市建设。扩大对外体育交流,深化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全国篮球城市建设,积极承办瓦萨滑雪节、长春马拉松等国际国内赛事,力争到2030年,每年举办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10项。
深化民间友好合作。搭建民间交流平台,鼓励群团组织、民间组织对外交流。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增强中外青少年双向交流,开展夏(冬)令营、人才交流周等活动。
提升国际化公共服务水平。鼓励市属高校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开展对外合作。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际先进职业资格标准,联合中国一汽集团开展境外汽车人才专项培训,力争到2030年,职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达到7个。加强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指导。建设一批高水平国际化服务的医疗机构,支持开通国际医疗保险直付服务。积极争取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推进国际化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外籍人士在长居住各项服务功能和保障措施。
打造对外开放平台。提升东北亚博览会、长春汽博会等特色展会品牌影响力,增强中俄科技园、中法智能产业园等国际合作园区承载功能。依托国家自创区、国家农高区和长春人才创新港建设,推动智慧法务、投融资等服务对接国家标准。推动全市开发区改革,“一区一策”推动产业集群化、园区专业化、发展差异化。积极推进长春新区以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健康、光电信息(未来显示)为主导的三大产业基地和以“陆港”“空港”为支撑的两大国际物流枢纽基地建设。放大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平台作用,建立韩资企业诉求绿色通道,完善韩资企业线上办理业务功能,设立韩资企业服务窗口,探索在韩国设立产业招商办事处。促进兴隆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智慧口岸”平台,完善“高端制造+特色产品加工+现代物流+跨境电商与保税展示交易”产业体系,形成国际陆港、综合保税区、展览展示交易中心“一港、一区、一中心”开放格局。
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进一步增强接轨国际服务能力
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有助于长春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主动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力争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电子商务等领域实现规则、标准相通相容。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完善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加大外资外贸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等方面保障力度,依法保障外商投资权益,推动外资企业诉求跨部门高效协调解决。落实国家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要素规范化,力争年内“无差别”受理比例达到80%。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长春北湖科技园
强化区域合作对接
进一步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长春聚焦强化区域合作对接,进一步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创新之举畅通内外循环,为推动高水平开放注入强劲动能。
提升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辐射带动能力。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总体空间发展布局。推动汽车、轨道客车等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航天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优化布局,形成产业集群。
深入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发挥长春腹地支撑作用,建立重点领域制度规则、重大政策沟通协调机制。深化三地产业园区和平台合作,推进长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与珲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互联互通。推动长吉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发展。
加强与东北地区重要城市合作。推进哈长沈大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深化哈长城市群建设,深度参与“冰雪丝路”建设,深入推动与兴安盟高质量发展伙伴城市建设。在产业协调发展、科技创新、文旅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深化全方位对口合作机制。与天津市对口合作,重点推进医药健康、光电信息、航天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以及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建强天津港长春无水港,推动长春至天津海铁联运常态化运营。与杭州市对口合作,深化优势农产品产销合作,支持杭州市现代农业项目落户长春市,支持两市在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合作发展。推动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结对工作。
全方位深化区域合作。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冰雪经济、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农产品销售等领域合作。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聚焦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等关键领域,开展汽车、农产品、旅游、装备制造、医药等方面专业化招商,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推动与西部省份经贸交流和全方位合作实现突破。
此外,在组织保障上,将健全完善高水平开放工作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开放合作工作专班作用,统筹推进全市开放合作、外经外贸各项工作;将研究制定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扩大高水平开放政策措施。
编辑:吴蕾 复审:丁石磊 终审:孙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