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当长春新民大街华灯初上,百年历史建筑在夜色中勾勒出典雅轮廓。2025长春市民读书季国庆节特别活动在此拉开帷幕,一场集阅读分享、文化体验、公共文化新空间授牌于一体的“图书馆奇妙夜”,让这座城市的文化脉搏在双节假期格外强劲。
  
  2025长春市民读书季国庆节特别活动让文化气息在夜色中久久飘香
  历史街区变身“露天书房”
  “朋友们,当我们站在新民大街上,每一块砖瓦都在述说历史。阅读,就是与这些无声的故事对话。”10月3日傍晚,知名文化博主于冰(“冰姐扒书”)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庭院,一场别开生面的“‘冰’遇长春 阅荟文旅”主题阅读沙龙正式开启。
  日落时分,“冰姐扒书”团队一行走进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开始参观记录。“文旅交融让长春百年历史街区变‘城市会客厅’。我们希望借助此次阅读活动,让书香融入城市的脉搏。”于冰说。
  阅读沙龙现场座无虚席,不少读者翘首以盼,期待与于冰分享交流。“朋友们,阅读经典能让我们扎根文化,涵养民族之魂。我们不仅能清楚‘我是谁’,还能明白我们‘从哪里来’。”于冰围绕阅读与文化传承展开分享,以生动的表述强调阅读经典对了解自身、溯源文化的重要意义。
  “以前读东北作家作品,总觉得那些过往故事离自己很遥远,今天听冰姐讲解,才发现原来脚下的热土藏着这么多值得铭记的印记。”市民王一凡听完分享后发出感叹。
  市民李季带着8岁的女儿挤在人群前排,手里捧着笔记本认真记录。“平时带孩子去图书馆都是安静看书,今天在老街上听故事,孩子眼睛都亮了。”她指着女儿画满涂鸦的本子笑着说,“你看,她把冰姐讲的老建筑都画下来了,还问我明天能不能再来。” 
  与此同时,活动通过多家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吸引数以万计的网友“云参与”。“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长春的文化氛围,下次旅游一定也要去新民大街走走。”来自上海的网友“小书虫”在评论区留言。
  文化火种点亮城市角落
  夜幕渐深,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庭院主舞台灯光骤亮,长春市公共文化新空间授牌仪式掀起“图书馆奇妙夜”活动高潮。
  仪式上,新空间LOGO正式发布,并为新空间运营代表授牌,同时新空间地图点亮,预示着未来集图书借阅、文化休闲、轻食餐饮、体验交流、艺术展览、文旅活动等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新空间将如星火般点亮我市文化之光。市图书馆副馆长常胜表示,希望通过本次活动,为大众搭建文化交流的优质平台,让书香浸润城市角落。
  “我们的阅读空间就在新民大街,以后市民游客逛街累了,随时可以进来看看书。”言几又书店负责人说。据了解,这批公共文化新空间涵盖图书借阅、文化休闲、艺术展览等多元服务,广大群众可通过新发布的“空间地图”查询位置,享受“15分钟文化圈”的便利。
  授牌仪式上,市民张帆拿出手机拍个不停:“以后周末又多了好去处,既能看书又能体验文化,太方便了。” 
  锚定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高地目标,长春不断提升优质文化资源直抵基层、直达群众的能力,将更多、更广、更全面、更多元的阅读服务送到百姓身边,以更开放包容的姿态、更智慧便捷的方式打造“城市的文化灯塔”,让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落地生根。
  以书为媒开启“文化派对”
  贯穿于整个特别活动的换书大集与文化市集成为市民游客的欢乐天地。庭院一侧数十张摊位整齐排列,旧书、文具、手工艺品琳琅满目。
  “我用《安徒生童话》换了这本《昆虫记》,还送了小朋友一支铅笔。”7岁的王梓轩举着换来的书,兴奋地向妈妈炫耀。换书大集现场,不少家庭全家出动,孩子们抱着闲置的图书穿梭在摊位间,家长们则在一旁交流阅读心得。“旧书遇到新主人,比放在家里落灰有意义多了。”市民刘剑桥带来5本历史类书籍,换到了3本小说和1个手工台灯。
  文化市集上,传统工艺体验区人气爆棚。在雕版拓印摊位前,老师手把手教小朋友操作:“先把墨均匀涂在雕版上,再把纸铺上去,用刷子轻轻刷一遍……”10岁的韩亦菲跟着步骤拓印出一幅画,小心翼翼地吹干:“平时只能在博物馆看拓印作品,今天亲手做了一个,太好玩了。” 
  草编、糖画、漆扇等体验项目前排起长队,孩子们围着老师,尽情享受手工的快乐。“这个国庆没去外地旅游,在这儿玩了一晚上,比逛街有意思多了。”大学生王萌拿着自己画的漆扇说。
  夜色渐浓,活动接近尾声,但市民游客的热情丝毫未减。于冰在沙龙的最后说道:“阅读从来不是一件孤单的事,它可以在老街巷里,可以在市集上,更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图书馆奇妙夜”终会落下帷幕,但文化气息会在长春夜色中久久飘香。
 
 
 
 
 
编辑:吴蕾   复审:丁石磊   终审:孙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