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远处射来的炫彩光束便会将长影大门上悬挂的金字招牌——“长春电影制片厂”映得闪闪发亮。山东游客孙响说:“无论是欣赏灯光秀、品尝美食,还是感受电影文化,可以说,长春满足了我们对旅游的一切美好想象。”深圳游客李茜则说:“长春的特色景致经常出现在影视剧中,我们总惦记着来旅游、来看看!”
诚如游客所言,作为“电影城”“森林城”“汽车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春独特的地缘优势、城市风貌、文化积淀,始终是令影视创作者魂牵梦萦的“风景”。远的有《滚滚红尘》《醉拳》,近的有《人世间》《末路狂花钱》……一部电影带火一座城,一座城成就一部电影。在这里,电影元素叠加文旅体验,长春特色“影视+”产业现象成了吸引八方宾朋远道而来的“流量密码”。电影与文旅的“双向奔赴”,恰恰正是推动长春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游客体验《甲午风云》剧情中的驾船
吸引影迷“飞向片场”
“跟着电影去旅游”火了
“我是《茶啊二中》的忠实粉丝,尤其是看了电影版之后,更对这座城市充满向往。”8月26日上午,游客裴巍和朋友乘上54路有轨电车,与沿途美景一并收入眼底、记在心里的还有关于长春的更多讯息——“我以前就知道长春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之城,听说还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个以城市命名的电影节,我们这次正好赶上了,这几天想到新发布的三条精品线路去走走。”裴巍的话,一语道破近年来各地旅游业的一大流行现象——“跟着电影去旅游”。
以举办第十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为契机,长春文旅近日推出了《人世间》影视剧之旅精品线路、《末路狂花钱》电影之旅精品线路、《茶啊二中》动漫之旅精品线路。细看这3条紧密链接城市动线的旅游线路,净月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水文化生态园、伪满皇宫博物院、桂林路、摩天活力城……无不浓缩着长春的文脉传承,承载着时代变迁的记忆,也拓展了银幕之外更为精彩的城市故事。因此,多年来在长春取景的近30余部影视作品、50余处拍摄地,也成了吸引影迷“飞向片场”的源动力,激发长春文旅释放“剧火城热”的倍增效应。
游客参观长影旧址博物馆
持续放大城市IP影响力
“摇篮”与文旅携手共赢
“7月10日至8月20日,博物馆客流量达14.8万人,营业收入834.8万元,两个数据分别同比增长85%和92.34%。”8月26日,长影旧址博物馆副馆长严丽给出的这份数据,印证了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期档”,比天气更“热”的是博物馆的人气。
近年来,随着长影主业做大做强,作为长春最知名的城市IP,其影响力与美誉度不断被放大。其中,尤以长影旧址博物馆、长影世纪城的“影旅融合”最为亮眼。
“我们刚敲定了长春电影节期间《长歌影魂》的演出排期,将以每天10时30分、15时30分两场演出的频率,为电影节营造浓厚氛围。”严丽说。近年来,长影充分发挥创作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片的优势,利用经典影片资源和曾经塑造的一系列英雄人物形象,打造了许多适应文旅市场刚需的项目。除《长歌影魂》及在洗印车间上演的沉浸式话剧《消失的母带》外,最具吸睛度的要数“沉浸式博物馆”游览体验——“长影NPC”,继《上甘岭》和《保密局的枪声》后,《白毛女》也将于近日排期。
长影世纪城则在彰显“越夜越精彩”的文旅撬动消费新潜能。“今年‘五一’至今,我们增演大型话剧《傻瓜镇》、开放了青春集市‘烟火入夜’、推出了‘山海奇妙夜’消夏夜游灯会,形成文旅新热点。”长影世纪城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孙野光告诉记者,长影世纪城暑假期间客流量达20万人,营业总收入1500万元,两项指标均同比增长12%,实现“摇篮”与文旅携手共赢。
大型实景剧《抗联抗联》
打造延续基因新聚焦地
助推影视文旅高质量发展
“一来到这儿,瞬间穿越了。整个景区不仅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绵延的电影基因更是让人沉醉其中。”在长春莲花岛影视休闲文化园,来自上海的影迷陈琦既惊叹又感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走在东北民俗主题区和洪熙街上的游客,为打卡拍照专门穿上国潮服饰。钟情于观看演出的,更是收获满满。“我刚在那个中学景点看完脱口秀表演,现在就去永春园面馆,看完舞蹈表演,还得早点去美人鱼剧场占个好位置,看网上说《人鱼传说》特别好看。”游客王磊说,他把最期待的一站安排在最后——到山窝剧场观看大型实景剧《抗联抗联》。
王磊“急匆匆赶往下一站”的热情劲儿,成了景区引人入胜的生动缩影。作为延续长春电影基因的新聚焦地,长春莲花岛影视休闲文化园每年营业收入均呈现30%增幅。同时,充分利用多样化场景布局和完善的配套服务等,景区陆续吸引《决战公主岭》《咱们村里的人》《怀德之心》《罗民医生》《笔墨山河-书生七》等100多个影视剧组进驻拍摄。对此,长春莲花岛影视休闲文化园常务副总经理孙语良表示,“我们正在筹划组建传媒公司,搭乘短剧创作火爆的东风,通过拍摄、推出短剧、短视频等作品讲好‘长春故事’,助推长春影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吴蕾 复审:丁石磊 终审:孙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