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小火车,穿越稻海;望千亩稻田,碧如诗画;赏青瓦白墙,尽享一脉风情……曾经寂静的小村庄,因农文旅融合而焕发新生,浓浓夏意中,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齐家镇曙光村因其独特的魅力,游客如织,日趋兴旺,充满欢腾。
“来到这里,不仅能沉浸式体验朝鲜族民俗风情,还能乘坐小火车穿梭于如画般的美丽稻田,尽享农业风光。”游客张鸣感慨道。作为双阳区规模最大的朝鲜族行政村,曙光村占地1.7平方公里,下辖3个自然屯和4个社。其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所在的曙光屯,占地8.7万平方米,包含3个村民小组,全屯户籍人口共计105户、310人,其中常住居民仅17人,改造前是典型的“空心屯”。曙光村以全域旅游为发展支点,秉持“还原、保留、升级、再造、借势”的理念,全力打造吉林省首个朝鲜族温泉民俗村落。
“凭借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核心区以及市级绿色水稻产业园区核心区的优势,曙光村倾力打造了百亩稻花香示范区。”稻橙曙光朝鲜族民俗村景区运营负责人崔开妍说,全村135公顷农田均完成了提标改造工作,整体流转给村股份联合社进行统一的经营管理。借助这一态势,村里实施了稻田小火车、稻田画、科普长廊等“农文旅”项目,还在田间摸索出“一地两用、一水两养”的高效立体生态种养模式。稻田小火车在千亩稻田中穿梭往来,栈道把农田与乡村连接起来,切实达成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
“呜!呜!呜!”汽笛声中,游客们搭乘稻田小火车,好似畅游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真切地感受着曙光村稻米的芬芳以及现代化田园的迷人魅力。
体验完稻田小火车,游客可以步入村中小憩,青瓦、白墙、坡顶、大屋面,一排排朝鲜族房舍井然排列,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美术爱好者,背着画包、手持水粉颜料,穿梭于村里的各个角落。曙光村巧妙地将具有朝鲜族特色的观光旅游景点、研学文化体验和生态农业种植相融合,持续放大发展效应,绘就了一幅生态优美、村民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一碗白米饭,也悄然实现了从普通到优质的转变。曙光村成功引入供销合作社投资,把老旧仓库和闲置粮库改建成宽敞明亮的稻米加工厂房。通过社企之间的合作,一方面开展订单式种植,大力培育绿色优质稻米,有效提高了水稻的销售价格;另一方面,合作社委托企业进行代工生产,打造出自有大米品牌,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既稳定了稻米的销售渠道,又收获了加工增值带来的收益。
“以前农闲的时候,我们只能去城里打零工,离家太远,根本没时间照顾家里。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还能抽空儿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曙光村村民纷纷表示,他们把闲置的民房改造成民宿,外地游客特别喜欢,收入也跟着涨了不少。秉持“少投资、快见效”的理念,曙光村采用“以建代租”委托经营、有偿退出统一经营、自改自建合作经营三种模式,将村民闲置的32处宅基地和园田地改建成具有鲜明朝鲜族特色的民宿、餐厅、广场等场所。截至目前,已配套建设了综合服务中心、12个不同规模的主题民宿、4个餐厅,还有民俗馆、村史馆、体验馆、换装馆。新建成的曙光广场呈现出“一池、一山、一秋千,一沙、一廊、一喷泉”的丰富景观,将创意农业与休闲旅游完美融合,打造出综合性乡村旅游新地标。
编辑:吴蕾 复审:丁石磊 终审:孙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