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第165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1-06-24 15:34来源:长春市文广旅局
【字体: 打印
对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第165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崔源玉代表:
  您在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关于构建城市书网,打造书香长春为现代化都市圈建设铸魂的建议》的建议(第165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在建议中所提到的也是我们关心的,也是我们正在研究的且纳入到“十四五”期间公共文化的重要工作,您的建议对我们实际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新建一座现代化长春市图书馆是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被列入长春市“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
  1、新建一座现代化的长春市图书馆十分必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在长春市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过程中,建设一座现代化高水准的市级公共图书馆,并以此为引领辐射带动全市城市书网建设,是一项重大文化工程,也是极为重要的民心工程,对于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软实力,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为现代化都市圈建设铸魂,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长春市图书馆作为城市书网的核心与枢纽,在文献存贮、物流集散、阅读推广、知识共享等方面发挥着核心的作用。目前长春市图书馆已经投入使用20余年,从馆舍面积、服务功能、空间拓展方面越来越难以满足读者需求。
  长春市图书馆馆舍于1992年落成,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设计藏书量为200万册。根据文化部2017年《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副省级中部城市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最低建筑面积要求为3.5万平方米以上,而长春市图书馆馆舍面积只有2.4万平方米,没有达到基本要求。目前,市图馆藏文献350万册,已经远远超负荷,保存本图书书库严重超容;借阅区面积严重不足,致使上架新书流通周期短,造成严重的文献浪费;读者阅读座席紧张,抢座占座矛盾突出。
  为满足广大市民对新建长春市图书馆的期盼,在长春市“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中,市馆新建建设项目已位列其中。
  2、建设思路
  根据文化部制定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文化部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按照服务人口数量(9.5—6m/千人)标准,长春市人口854万计算,长春市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规模应该在5.1—8.1万平方米左右为宜。
  (1)功能定位。实现五大功能:资源保障中心、知识交流中心、决策咨询智库、技术体验中心、文化交流平台。
  (2)建筑规模。新馆舍建筑面积应为7万平方米以上,可为读者提供4000余个阅览坐席,并满足每年举办500场左右各类读者活动的需求。
  (3)选址建议。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相关要求,图书馆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文化建筑的网点布局,并选择交通方便、环境相对安静、符合安全和卫生及环保标准的区域。按照长春现有实际情况,建议在没有区级公共图书馆,且最好是文化设施相对集中的区域优先进行选址。
  (4)建设目标。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将新馆建设成为激扬智慧、交流创新、共享包容的“知识交流共同体”,市民乐享其中的“书房、客厅、工作室”,培育和提升广大读者人文涵养、艺术修养、信息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的公共空间;集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科技创新研发资源、社科智库研究资源、长春地情研究资源为一体的互联网时代全媒体复合型图书馆。
  3.推进步骤
  2021年下半年起,市文广旅局将深入调研长春市图书馆的新馆建设需求,并形成《关于新建长春市图书馆的请示报告》,《长春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建议书》等,并报请发改委、土地、规划等部门,谋划新馆建设立项等相关工作。
  二、增加投入,强化城市书网建设规模
  根据《公共图书馆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公共图书馆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大对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的投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2017年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全国具备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要建立起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提升图书馆均等化服务水平。
  1、在合作主体上,以市级图书馆为核心,与各县(市)区政府合作建设区级分馆和社区分馆,或在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建立分馆,力争街道(乡镇)分馆基本全覆盖。
  2、在运行模式上,实现图书馆总分馆之间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资源配置,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人员管理、统一服务规范。实现全市市级图书馆(中心馆)-县(市)区图书馆(总馆)-街道(乡镇)分馆文献通借通还,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3、在经费投入上,将加大对县(市)区图书馆分馆建设的专项投入,建立分馆建设及运营经费保障机制。建议我市各级政府提高认识,严格按照《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规定的标准,省级馆、地级馆、县级馆年新增藏量达每百人1.7、1、0.6册以上,将文献购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给予保障,并随着年度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
  4、在合作方式上,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市民家门口的“阅书房”。“阅书房”是合作型、现代化、高标准、智能化的创新型图书馆分馆。在政府主导下,由图书馆联合社会机构(个体、企业、房地产商等),采取联营共建的形式,由合作方提供场地、人员,图书馆提供设备、文献,建立在街市、社区、商场等人流密集场所的图书馆分馆。建议市政府将“阅书房”建设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并投入专项资金(30-50万/个)对合作方进行鼓励、扶持,动员全社会力量,营造读书氛围,推进书香社会发展。
  

 

  

 

  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1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