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60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张树志代表:
您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在全市发展乡村旅游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160号)收悉。建议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六条解决办法。感谢您对我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经我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长春市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等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的决策部署,把乡村旅游发展作为全市战略性举措,摆上重要位置,高位推动发展,围绕“六城联动”谋划乡村旅游总体布局,以现代农业城和文化创意城建设为重要载体,凸显“一主六双”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乡村特色资源和都市区位优势,坚持“城乡融合、三产融合、农文旅融合”,实施“规划推动、项目拉动、品牌带动、创新驱动”,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努力把乡村旅游规模做大、产品做精、特色做足、品牌做强,着力构建乡村旅游“全区域、全季节、全要素、全产业链”的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创新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春路径”。
(一)乡村旅游资源独特。以22度夏天的避暑、粉雪静风的冰雪资源为代表的生态资源极具典型性,以城中有乡、乡中有城为标志的都市乡村特征明显,以东北民俗、辽金文化、非遗传承等为特色的人文资源地位突出,成为我市都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定位和重要支撑。
(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拥有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莲花山度假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九台区、双阳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净月区友好村、莲花山度假区泉眼村、九台区马鞍山村、农安县战家村、双阳区小石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5个(绿园区关东文化园、双阳区国信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省乡村旅游精品村1个(净月区友好村)、重点村12个(双阳区将军村,九台区红光村等)、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62家,长春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冰雪旅游十佳城市、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2021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837.1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3.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和57%。
(三)市场复苏势头强劲。全市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后,乡村旅游市场主体克服诸多困难,依托低密度、慢节奏、短周期、近距离的产品属性和业态优势,积极作为,不等不靠,全市A级乡村旅游单位实现应开尽开、能开全开,在建16个亿元以上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全部复工,较好地兼顾了社会的防疫要求和公众旅游需求,为加快推进旅游市场全面复苏起到了积极引领作用。
二、我市乡村旅游主要特点
(一)坚持规划引领,健全完善政策体系。我市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践中,突破传统理念,坚持用系统思维整合资源、用规划思维引领产业发展、用旅游思维经营乡村,高标准编制了《长春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0)》《长春市避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长春市冰雪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把乡村旅游规划与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农业农村发展规划、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有机衔接,增强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科学性、导向性和有序性。为有效引领和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先后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长春市避暑休闲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促进长春市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的实施意见》《长春市大力发展冰雪经济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
(二)实施项目带动,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我们遵循市场导向、要素集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原则,坚持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截止目前,乡村旅游重大项目亿元以上开工16个,计划总投资144.27亿元,其中投资 50亿元以上的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已完成投资1.81亿元,全年预计完成投资16.69亿元。通过长春文旅云招商平台,对全市乡村旅游项目进行包装推介。旅游集散服务、乡村旅游厕所、停车场、标识标牌、通信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得到进一步改善,双阳区“卢柳景观公路”获评全国“最美乡村路”,长吉游客中心投入运营,为长吉一体化乡村旅游深入推进奠定了基础。
(三)创新发展模式,延伸产业全链条。 通过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多元发展、重点突破,形成了具有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长春模式”。一是政府主导推动型。净月区友好村地处市区,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十分优越,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乡村旅游的示范样板,整合各方资源,合力开发建设,在不到两年时间内,被命名为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吉林省第一批特色小镇、长春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吉林省乡村旅游精品村,发展成为全市著名、省内知名、全国闻名的乡村旅游聚集地。二是行业组织助力型。2021年成立了长春市乡村文旅协会,以“做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为宗旨,面向全国,整合政府、企业等各类社会资源,通过开展搭建平台、智库咨询、把脉定向、交流推广、专业培训、政策解读等系列服务,较好地发挥了“服务会员、联系企业、助力产业、振兴乡村”的职能作用。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型。莲花山度假区泉眼村、双阳区小石村通过引入吉林省建设集团、吉林省万龙集团等龙头企业,大手笔策划、重资产投入、高标准建设,有效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先后成功进入第二批、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四是地域特色创意型。依托长春特有的电影、汽车、科技等资源,通过在一汽周边打造外国专家特色小镇、在具备条件的乡村引入汽车拉力赛事、在乡村打造影视拍摄基地和以科技+旅游、电子商务+网络直播等方式,建设一批具有长春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创意项目。五是脱贫攻坚帮扶型。九台区马鞍山村是一个传统贫困村,长春文化国际旅行社发挥行业优势,联合村内其他经营主体,依托村内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马鞍山村”大IP理念,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美丽乡村,成为了远近游客乡村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马鞍山村也因此被冠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0年度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六是特色景区依托型。净月区红田村依托4A级景区天怡温泉、农安华家村依托3A级景区剑鹏马城等,采取“乡村+避暑”“乡村+冰雪”“乡村+温泉”“乡村+研学”“乡村+康养”“乡村+休闲”“乡村+商贸”等新业态培育,带动了所在地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四)统筹宣传推介,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随着城市居民微休闲微度假成为旅游热点,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区域旅游熔断机制的出现,乡村旅游备受游客追捧,特别是长吉、长平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拥有1500万人口的消费市场,必将带动我市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市乡村旅游目的地由点状分布发展为连点成线,由个别区域火爆发展为全域分布,由旺季经营发展为四季经营。2020年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期间,推出了包括双阳区、九台区、净月区、莲花山区的5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2021年,又推出双阳区“慢享生活”、九台区“红韵村光”、绿园区“踏青采摘”、农安县“乡野寻古”、榆树市“酒香漫野”、净月区“都市休闲”、莲花山区“花畔香居”、公主岭市“古色生香”等八条主题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及覆盖双阳区、净月区、朝阳区、莲花山区、九台区的东部“悠闲度假”和覆盖绿园区、长春新区、农安县的西部“乐游古今”两条主题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今年5月份,结合疫后复工情况,面向市民游客推出了6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线路涵盖了我市九台区、双阳区、农安县、净月区、莲花山区和公主岭市的主要乡村旅游目的地,产品包括室外露营、徒步登山、农事体验、温泉采摘等,突出以家庭为单位的休闲游和微度假,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种渠道集中开展宣传推介,积极推动了我市乡村旅游疫后复苏振兴。
(五)文化赋能乡旅,用品质提升发展。优化区域文化经济结构,深入挖掘具有长春地域特色的秧歌、剪纸、民族歌舞等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加强创意设计,支持“i未来”等文创龙头企业开发了一批体现长春文化特色、具有民俗特点的“长春礼物”系列乡村旅游商品走向市场,积极推动开展乡村特产进景区活动,带动了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支持乡村保护、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持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对81个非遗保护项目收录成册、集中推广,支持非遗项目、传承人走进乡村旅游重点村,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定期组织作家、画家、文艺工作者、非遗传承人等在乡村旅游点展演和传技。设计推出文化内涵丰富的乡村旅游精品活动,使各类特色活动更具教育性、参与性及娱乐性,其中长春市乡村旅游节、九台区山野菜节、农安县马文化节、双阳区采茸文化节等连续举办多届,已成为我市的乡村旅游活动特色品牌,提升了我市乡村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位,有效满足了游客文化和精神方面的新需求。
三、乡村旅游发展有效途径
我市乡村旅游将遵循“绿色发展、农旅融合、数智引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方针,按照“安全有序、率先启动、提质创新、带动全域”的工作思路,以长春国家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双基地”为引擎,以建设文化创意城为载体,实施“1345”发展战略,创新以微休闲微度假为标志的乡村民宿集群升级版,打造以乡村生活为目标的乡村旅游升级版,全面助力和推动长春现代农业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规划”整体开发、全域推进的战略布局。以全域旅游的理念规划乡村旅游发展,围绕长吉、长平一体化建设,在空间上通过布点、连线、拓面的方式,以净月—双阳—南关、宽城—农安—德惠—榆树、公主岭(农高区)—绿园—汽开—朝阳、二道—莲花山—九台等科学布局四条不同特色的乡村旅游空间廊道,对各个区域、各个项目进行准确定位,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辐射全域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布局。
(二)构建“一区、三中心、四基地”发展新格局。“一区”:创建国家级乡村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实验区。“三中心”:打造区域性乡村旅游全产业链集聚中心、全国乡村旅游文创(非遗传承)交流中心、全省乡村旅游金融服务中心。“四基地”:建设国家乡村文旅人才培训基地、全国乡村旅游科普研学教育基地、数智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基地、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基地。
(三)实施五大工程发展新体系。一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程(通过创意设计、演出产业、音乐产业、美术产业、手工产业、数字文化、文旅融合和其他文化产业赋能)。二是乡村休闲旅游提升工程(到2025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2—3个,重点村3—5个,全省乡村旅游集聚区1—2个,乡村旅游精品村2—3个)。三是乡村旅游产业壮大工程(打造乡旅经济全产业链示范区,培育乡村文化创意链样板区,建设农产品加工链集聚区,划定保供应链重点区,到2025年,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到100家,2035年达到200家)。四是优质特色农产品精品工程(发展“后备箱”经济,推出一批体现长春文化特色、具有民俗特点的“长春礼物”系列乡村旅游商品;打造一乡一特色、一村一精品)。五是乡村文旅人才培养工程(依托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发挥长春市乡村文旅协会资源整合优势,在高校成立长春乡村文旅产业学院,下设五个分院)。
(四)开展十项重点活动引领产业全面复苏。分别是筹备召开全市乡村旅游提质发展和民宿创新大会;每年评选乡村旅游十佳品牌;举办中国•长春国际乡村民宿创意设计大赛;发布《长春市旅游促进条例》,制定旅游民宿评定标准并组织评定;开展优质特色农产品进景区活动;开展送创意设计下基层活动;举办长春乡村旅游大集;举办乡旅金秋趣味赛;举办乡村冰雪民俗文化旅游节;举办全市乡村旅游暨乡村振兴“头雁计划”培训班。
再次感谢您对长春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2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