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6日9时,由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发生与阐释——结构木雕国内巡展”长春站首展,在长春世界雕塑园·长春雕塑艺术馆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展览是传统木雕工艺当代转化的生动实践,呈现当代木雕的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美学特质。展出作品32组,以青年雕塑家为创作主体,包括青年艺术创作者、高校教师、博士等,展现他们的学术理想及创作诉求,明确了这一群体对中国木雕艺术发展的作用,建起跨区域的木雕艺术学术对话平台。本次巡展旨在让缘起于北方的青年木雕艺术团体走进更多城市,为中国木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动力。
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得到艺术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美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刘赦,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粉画)艺术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赵云龙,中国雕塑学会党支部书记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孙振华,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东北师范大学公共艺术中心主任殷小烽,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全国城市雕塑艺委会副主任景育民,中国雕塑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监事长鲍海宁,以及来自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公共艺术委员会、陶瓷艺术委员会、水彩(粉画)艺术委员会、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委员会,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上海美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宁夏师范大学、大连艺术学院,陕西省雕塑院等相关机构和高校的雕塑学科带头人莅临开幕仪式。
开幕式现场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白冰,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吉林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书春,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建国,吉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吉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处处长、美术研究所所长陈思等省内外兄弟院校相关领导也出席了开幕式。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 白冰 致辞
开幕式上,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白冰首先致辞。他指出,东北师范大学扎根东北、传承延安精神,美术学科作为学校优势学科,拥有师范类高校中唯一的美术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此次巡展是学校“以文化人”理念的具象化表达。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吉林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书春 致辞
随后,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吉林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书春致辞。他回顾了东北师范大学在木雕艺术领域的深耕历程,肯定该校美术学科“立足地域传统、探索学术前沿”的发展路径,认为本次巡展是上一届结构木雕创作人才培养项目的递进与升华,为传统木雕媒介的当代转化提供了新方向。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建国 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建国在致辞中,以“一把刀、一群人、一座城”概括东北师范大学雕塑专业的发展脉络,为长春“雕塑城”这一文化名片注入新活力。
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东北师范大学雕塑系主任李烜峰 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东北师范大学雕塑系主任李烜峰,从项目缘起、实施过程与成果三个维度作汇报。项目以“结构”为核心探索雕塑本体语言,既运用榫卯等传统技艺,又融入现代创作理念,为中国木雕艺术培养青年人才。
项目主持人、东北师范大学雕塑系副主任孙妍 致辞
开幕式最后,项目主持人孙妍表达了对所有支持本次巡展的领导、专家及师生的感恩之情,强调此次展览是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化传递。团队将继续以艺术为桥,推动传统木雕工艺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嘉宾合影
随后,“发生与阐释 —— 结构木雕国内巡展研讨会” 在长春世界雕塑园松山韩蓉非洲艺术收藏博物馆举行,孙振华教授担任学术主持,专家学者围绕结构木雕展开研讨。
研讨会现场
会上明确,结构木雕是以木材结构为核心的艺术形式,打破传统木雕侧重装饰与具象的模式,以榫卯衔接、受力平衡等结构特性为语言,传递理念与情感。针对属性问题,专家共识其兼具类型与方法双重属性:既是木雕独立分支,又为创作提供方法论支撑。专家指出,结构木雕传承中国传统木雕榫卯工艺、木构智慧,同时借鉴西方木雕对材质特性的探索与空间形态创新,融合东西方艺术特质。
研讨会现场
此次研讨会厘清了结构木雕核心概念与定位,搭建交流平台,为其研究推广及木雕艺术创新奠定基础。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编辑:吴蕾 复审:丁石磊 终审:孙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