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文旅公共服务  >  公共服务  >  文化活动

《文房藏四宝 书架列春秋——中国文房四宝》微信展

时间:2021-07-23 14:17来源:长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字体: 打印
 

展览简介:

 “文房四宝”是书绘符号和文字(包括图画文字)的工具与材料。符号和文字的发明与运用使人类社会大为进步。符号化的思维与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蒙昧、野蛮时代与文明时代区别的主要标志,就是文字的发明与使用。文字帮助人类创造文化、传播知识,在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中,在加强民族、国家的团结与凝聚上,都起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扬雄曰:“孰有书不由笔?”文字的书写是离不开表现它的工具与材料,离不开笔、墨、纸、砚。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文房四宝”就没有我国古代发达的经济、灿烂的文化,就没有伟大的中华文明。中国也就不会成为在人类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文明古国。

 “文房四宝”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本展览通过笔、墨、纸、砚四大部分为我们展现了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希望我们能够弘扬传统文化,光大中华文明,为振兴中华做出贡献。

  01  展览主办单位:长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02  展览协办单位;神州共享(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  展览内容

  先人用墨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用于图画、装饰之墨,当出自天然。发明文字后,墨被用作书写材料,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中,除大量镌刻的文字外,也发现有不少朱书与墨书的痕迹。西周时,人工墨开始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墨已被广泛用于书写文字。人工墨因质量优于天然墨,而逐渐被接受并得到推广。秦汉时期,以松烟墨为代表的人工造墨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东汉时,出现了墨模,使墨的外观式样趋于规整,这在中国制墨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魏晋南北朝时期,松烟墨工艺进一步走向成熟。南北朝时期,易水(今河北易县)出产之“易墨”崭露头角。易水流域多古松,墨工用之以成佳墨,深受书家青睐。三国时期魏国的韦诞(字仲将)是最早见于记载的制墨名家,被誉为“仲将之墨,一点如漆”。宋元时期始创油烟墨,促进了墨的发展。明清时墨业得到巨大发展,成为墨史上鼎盛时期,出现了制墨四大名家,为提高竞争力开始商业宣传。此时的墨纹饰与色彩多种多样,绘画题材异彩纷呈,经过加工的墨品已经成为精美的工艺美术品了,清代的集锦墨就是其中的代表。

  今天带领小读者们走入《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