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文旅公共服务  >  文旅资源  >  旅游目的地创建

在“梦开始的地方”筑梦-长影旧址博物馆

时间:2024-02-22 07:30来源:长春日报
【字体: 打印
  “春节期间,我们累计接待游客近3.6万人次,同比增长888%;大年初四,单日最大接待游客量约为7000人次;总收入约218.2万元,同比增长694%。”18日9时许,农历大年初八,长影旧址博物馆副馆长严丽一大早便“上岗”了。她高兴地告诉记者,因长春文旅热度持续攀升,该馆接待游客量远超往年,而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相较日常,馆内每日增派多名工作人员维持现场秩序。
  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影始终是中国电影人心中“梦开始的地方”。2014年,记录、承载中国电影发轫、进展、繁荣与变迁的艺术殿堂——长影旧址博物馆横空出世,为国内外游客打开了走近电影、了解长影、爱上长春的大门。如何抓住这个雪季文旅产业刮起的“东北风”?如何为火爆“出圈”的长春文旅再添一把柴?如何锁定全年龄段游客的兴趣点、关注点与记忆点?在参观过程中,记者一路与多名游客对话,渐渐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以“春节不打烊”锁定关注
  “我们是第一次来长春,长影旧址博物馆是旅游第一站。因为我想让孩子看看长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拍过什么样的电影,从小培育她的家乡自豪感。”“70后”延吉游客于淑伊告诉记者,她带孩子“慢游”博物馆,因为听说这里不仅推出了“春节不打烊”的服务,更将闭馆时间延长至19时,足够时间细细品味。
  南京游客沈奕同样为“春节不打烊”点赞,因为对像他一样想趁大学尚未开学去各地走走的大学生来说,这项服务很友好。“我特意为此行做了攻略,最大的兴趣点应该是将在书本上看到的长春‘立体化’,想在这个博物馆探寻中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由黑白到彩色的质的突破历程。”沈奕说。
  游客们的话语,令严丽很振奋。“大年三十儿那天博物馆营业到19时,游客真是络绎不绝,每天工作人员下班时都得21时许,但一想到为在长过年的外地游客提供了更好的体验感,大家都觉得忙得特别充实、特别幸福。”通过市场调研发现,春节期间,80%的游客均来自南方,而农历大年初六以后,大部分市民及周边城市的游客则选择错峰出游。对此,严丽认为,长春城市文旅宣传有力、方法有效,长影旧址博物馆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在全年无休经营模式中提前锁定了市民游客的关注点,打了一场文旅营收主动仗。
  以创新的互动体验成功圈粉
  “我特别喜欢民族服饰,能帮我挑选一套吗?188元套系能给我几张底片?”在长影旧址博物馆创新推出的光影照相馆,“90后”武汉游客曹女士抛出了一连串问题。工作人员帮她选了一套藏族服饰,说:“这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戏服。”随后向她介绍起拍摄套餐……曹女士惊喜地说:“我是在小红书上查找攻略时发现这里的,穿上影视主题服装,还有专门的化妆、造型和摄影服务,太棒了!一会儿我就把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据工作人员介绍,光影照相馆日均体验量可达百余人次,其中为亲子家庭推出的两个优惠套餐最受欢迎。
  如果说光影照相馆是长影旧址博物馆“曲径通幽”般的存在,尚属小有名气,那么,分为11时、15时两个时段上演的“沉浸式博物馆”游览体验——“长影NPC”,就可以用“爆火”来形容了。“我们是初四那天来玩的时候,正好赶上《保密局的枪声》。但我俩跟的是同一条线索,没看到故事全貌。今天趁有时间,特意赶在10时许进馆,一会儿要跟一下另外一条线。这种类似沉浸式话剧、时长又相对较短的‘快闪’演出,我们都特别喜欢。”“00后”游客孙爽说,“长影NPC”的推出,打破了她们对博物馆传统、静态的固有印象,带来连连惊喜。记者还注意到,在另一场剧目《上甘岭》演出时,遇到“受伤的战士”从自己身边经过,一位年轻游客甚至主动上前搀扶,可谓入戏颇深。
  不仅如此,在去年首度对外开放的洗印车间,一台每天都在上演的沉浸式戏剧——《消失的母带》,也是为博物馆引流的“磁场”。“可以说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游客回头率特别高,回看率也是杠杠地。”售票人员说。
  据了解,该馆创新推出一系列沉浸式、互动性体验活动,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全方位体验到了长春电影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使长影旧址博物馆这个旅游打卡地拥有了口碑效应。
  在不同时代记忆中各圆其梦
  “爷爷、姥爷,我要拍了,一、二、三,茄子!”在长影经典电影《英雄儿女》展陈区域,记者与来自大连的一家三代人偶遇。“我和亲家都是电影《英雄儿女》的影迷,对长影特别有感情,这不,特意找到介绍它的地方合个影。”说这话时,“30后”游客于殿喜喜出望外。不仅老一辈人是长影的铁杆粉丝,“00后”孙女于佳汐近来也因观看了春节档大热影片《热辣滚烫》,爱上了长影。“这回看到《热辣滚烫》结尾有长影的工农兵标识,爷爷他们都告诉我,长影出品的电影肯定好。”于佳汐说。
  身着东北大花袄的山东游客孔维萍和女儿,是参观人群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是我专门为了来长春买的,入乡随俗,这大花袄多应景啊!”孔维萍说,作为“80后”,她在参观过程中,一步步找寻到儿时至今观影的美好回忆,而选择带5岁的女儿来这里,是想让孩子一起来体会新中国电影数十年的发展脉络,“不仅是我找回年少时的记忆,更想为孩子埋下一颗记忆的种子”。

  摩肩接踵的各地游客、形形色色的心理需求、俯拾即是的时代记忆……在长影旧址博物馆,人们告别了走马观花式游览,自觉融入到各种共情设计之中。正如严丽所说,博物馆之所越来越火爆,既得益于长影丰厚的电影资源禀赋,得益于长影人始终行走在探索、开拓、创新之路上,也得益于长春文旅对“影视IP游”的助力,更得益于长春这座“电影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正在第三摄影棚打造一台大型舞台剧,把长影新老影片的精彩片段搬到舞台上,以不间断的创新之举,延续火爆之势,让更多游客能在‘梦开始的地方’筑梦。”严丽说。